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多维度推动钢铁行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05 14:16:18 现代物流产业网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贾奥胜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但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不足、铁矿资源对外依赖度高、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

2024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业健康发展无疑将是今年两会的重点关注话题,为此,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钢铁供应链管理专家、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压力加工专家毛新平。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由于我国国内铁矿石品位较低,炼钢成本较高,导致我国对于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6%,大约为11.8亿吨。强化我国矿产资源保护能力已迫在眉睫。

“铁矿石过度依赖进口已经成为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一个重点问题,甚至是‘卡脖子’问题。”钢铁供应链管理专家、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表示,由于我国当前铁矿石品位较低,炼铁成本相较于国外铁矿石成本较高,导致我国三分之二的铁矿石依赖于进口,十分受制于人。在此背景下成立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对于增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增强我国国际矿产资源谈判的话语权。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目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过度依赖进口铁矿石的局面,如发展以废钢为主原料的电弧炉短流程炼钢,通过增加废钢应用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铁矿石的依赖。据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417座电炉装备(包括现有、新建及待建)的总年产能约为2.2亿吨,其中2023年已公示公告的新建电炉钢装备共涉及17座,包括10座公称容量100吨及以上电炉和7座合金钢电炉,总年产能为1183万吨。

但整体来看,我国矿产资源保障压力依然十分巨大,当前,我国炼钢90%采用长流程工艺,目前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占比仅为10%,行业总体资源效率利用距离国际先进水平有30%~40%提升空间。

陈雷鸣进一步强调:钢铁行业当前的根本问题,依然是产能过剩问题,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淘汰掉落后产能,钢铁行业就无法从泥沼中走出来。按照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如若我国粗钢真正需求下降到8亿吨,粗钢产量也达到8亿吨,我国钢铁行业的主要问题即产能过剩问题便可基本解决,对铁矿石的依赖程度自然也就大大降低。

数智化赋能钢铁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钢铁行业数字化发展成效显著,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钢铁工业融合发展不断加速,已经成为推动行业降本、增效、提质的重要途径。各地各级政府也都下达相关文件推动本地钢企加速数字化转型。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压力加工专家毛新平从数字化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数字化对于钢铁行业整个低碳工作的推进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数字化来赋能钢铁生产的工艺技术及管理技术的高效化,使其达到钢铁生产全流程的低碳化具有很大的价值。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当前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提出到2026年,钢铁行业数字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工业深度融合,行业数字生态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实现由单点突破、局部应用向系统性、全局性的数字化发展转变。

毛新平认为,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无论是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还是未来整个钢铁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数字化将体现在整个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涉及到一个庞大的钢铁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在未来钢铁企业生态的构建当中,数字化以及智能化也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在数字化的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大部分钢企已经通过不同的切入点来逐步推进钢企数字化转型。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