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业物流 > 正文

人工智能+治超:重型货车超载自识别“天秤”系统发布

发布时间:2020-09-21 16:12:54 中国交通新闻网

9月18日,在2020中关村论坛智能+交通平行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发布了重型货车超载自识别智能“天秤”系统技术。该技术可在不依赖外界检测设施、不加装车载传感设备的情况下,仅利用车辆和发动机网联数据,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货车超载实时“自识别”。

重型货车超限超载危害巨大,据测算,全国约50%的群死群伤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关;车辆超载30%,公路养护费用增加200%。近年来,动态称重等路面检测设施大大提升了科技治超能力,但仍有成本高、施工大、路网覆盖率低等难题待解。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宋国华表示,“天秤”系统基于大规模网联车辆及发动机运行数据,针对不同车型、速度、载重、坡度、道路类型等影响因素,建立了2.4万组高分辨率的车辆和发动机工况图谱库,研发了车辆载重自学习人工智能算法与平台系统。“天秤”与目前基于“地磅”的治超技术有很强的互补性,该成果完全原创自主,多项核心技术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知识产权布局完善。

目前,项目组已依托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远程超载识别和协同管控云平台研发和部署。通过在北京、山东、河南、安徽以及雄安新区等地的实际验证,当车辆超载30%以上时,系统可在10分钟内准确识别车辆超载情况,精度高于95%。结合电子地图,还可实现对限重公路、限重桥梁、急转弯、长大下坡、重点区域、雨雪雾不利天气等的交通安全分级分类预警,有助于实现驾驶人实时预警、运营企业远程监控和监管部门精准执法三方协同治理。

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赵文芝、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李先忠等见证下,“天秤”系统和中国交通转型与创新知识平台、边缘智能体、地铁预约出行技术共四项交通运输前沿成果,通过2020中关村论坛正式发布。

宋国华介绍,“天秤”系统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大规模网联车辆协同服务平台”项目支持下,由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北京智驾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取得的重大突破,下一步将利用快速大规模识别的优势在更多场景推广应用。

据了解,2020中关村论坛于9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聚焦科技抗疫、全球创新合作等主题,开展了“会议+展览+交易+发布”四大板块50余场活动。中关村论坛已成功举办11届,是国际知名的思想交流和科技引领平台,今年首次举办“智能+交通”平行论坛,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前沿应用。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