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跳出鄙视链,新零售加冕魔都上海

发布时间:2018-02-14 09:08:11 亿欧网

延安东路258弄,宁海东路120弄,两大弄口南北相对,中间隔着已在上海地图上消失的老弄堂——宝裕里。两国分疆一水横,1843年华洋通商口岸开埠,黄浦江一条无名的浜河,北面居英国人,南则为法租界,如今这条浜河也消失了,被填平为延安东路。

“洋泾浜”记录了160多年前西风东渐的历史,可是,曾经被西方文明所驯化的气质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历经洗礼,沉淀了下来的不止是延安东路,更有上海传统与现代,流行与复古相得益彰的城市“魔性”。

近日,在创业话题上,魔都似乎失去了“魔性”风韵。它被批判错失互联网经济的机会,被认为缺乏互联网创业者生存的土壤,错过BAT之后,还会继续错过......

果真如此?

海派创业鄙视链

目前,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阿里在杭州,腾讯、华为在深圳,唯品会、网易在广州,百度、京东、小米等等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稳扎在皇城脚下,然而,上海除了携程、大众点评、饿了么似乎也拿不出更好的“代表作”了。

曾经易趣、亿唐、榕树下、九城盛大等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出生在上海,弄潮互联网。可经过十几年之后,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并没有熬出BAT的荣光,新蛋网、丁丁地图、百姓网、易迅等均被拍死在沙滩;有的经过一路厮杀,却沦落了个被收购的下场,如美团与点评合并,高管黯然离场,一号店归于京东麾下,至今沦为鸡肋,德佑被链家收购,安居客被58收购......

种种“业绩”使上海陷入不适合互联网创业的鄙视链。

偌大一个国际金融、商业中心,遑论政策、环境因素,地歌网采访过的互联网创业者中,很多受访者评价上海互联网创业,一般的惯性思考第一落点是在“人”的因素上,多数派意见认为上海互联网创业者没有狼性,适应不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规律。因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需要“野蛮”护持,需要冒险、冲动拼命,需要吃苦耐劳,上海发达、小资、有情调的风格似乎与这些气质相悖。

通俗的说,他们打不了硬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粗暴豪迈之北方,柔荏驯良之南方,适如欧洲地中海沿岸居民之异于诺尔曼民主,在脾气、体格、习惯上均有不同。从表面上看,魔都与野蛮确实不匹配,进而从BATJ/TMD类似的一线互联网企业阵营中寻找魔都互联企业成绩,从这个结果倒推过程,整个逻辑显得本末倒置。

用地域定夺创业之功德、成就实则不妥,南人、北人并非囿于南方、北方,不便以创业不能论来一言以蔽之。

若非得用结果说话,也得提一提上海的互联网企业中的头部阵仗——OTA老大携程、互联网音频行业龙头蜻蜓FM及喜马拉雅,二次元第一阵营中的B站,互金领域陆金所,一众跨境电商领头羊洋码头、小红书,社交电商黑马拼多多......

上海并没有因互联网而落寞,或许由于它的海派气质与人们的寄望有显失调。人人都是BAT确实是创业的巅峰之梦。然而,没有BAT并不代表没有互联网。

自古上海并非籍籍无名,得益与唐筑海修堤,宋开海上丝路,在长三角地区地位凸显,五口通商之后,上海独盛,在经济文化上出现中西融合,近代的上海工业占全国50%之上,对外贸易占70%,文化出版70-80%,上海在百年之前已经注入商业的基因。

而这一基因的零售根基见长。

零售之根基

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能厚重。昔人之所谓“贵”。历来,开放、多元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主旋律,多种气质的交融,其“贵”尽显。

时尚、文明、发达的零售商业系统赋予魔都人民一种生活维度上的自豪,承袭着贵气风范的自信。

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全国闻名,正大广场、徐家汇的港汇恒隆广场规模巨大,南京西路的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等云集顶级品牌,时尚商品、大众用品等不胜枚举,淮海中路则是将你推向时尚前沿的流行圣地......这些都是上海繁荣零售的基础体现。

90年代,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上海第一八佰伴于1992年获国务院批复,1995年12试营业,当天共有107万消费者进入新世纪商厦参观购物,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也是在那个时期引入外资发展起来的。

1992年全国业绩最高的三大百货商场业绩,上海占了两席:南京东路的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第三名是北京的西单商场,那一年,销售额8.65亿元。

商超、大卖场也在90年代繁荣起来。

1996年,麦德龙在上海普陀区开设了第一家商场;同一年,家乐福进入上海。到了1999年,欧尚在上海杨浦开了第一家大型超市……如今,麦德龙在上海有了8家;家乐福在上海有了31家店;欧尚在上海有了9家门店。

数据显示,1990年,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约在332亿元;到1999年,这个数字达到1590.38亿元,是1990年的4.8倍。2016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最新的2017年这个数据达到11830.27亿元。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有一个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340家跨境零售企业中,有180多家入驻上海,渗透率超过50%,数量仅次于伦敦和迪拜,列全球城市第三。

除了跨国企业的扎堆,各类超市、便利店、快餐连锁店在上海的密度,也是全国领先。

有数据统计,上海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各类超市和连锁零售商店已接近7200家,按上海2400万人口计算,相当于每3300多人就有一家,上海零售连锁业态发育程度全国领先。

此外,上海还拥有15个市级商业中心、30多个地区级商业中心以及67个特色商业街区,全市标准化菜市场达960多个,社区微菜场超过1000家。

星罗密布的线下零售店和商圈,让上海在全国的零售版图中显得很显眼,也是新零售测试和发展的最大沃土。

阿里新零售加冕魔都

“上海是桥头堡,杭州是后花园。”阿里巴巴董事局马云在2017与百联集团“牵手”仪式上如是说。马云还讲,“如果说哪一个城市能代表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高度,我觉得唯有上海。”

阿里巴巴把上海作为了新零售的第一站。

上海百联集团作为阿里新零售的第一个战略伙伴,其在第一百货中的“年龄”超过80岁,也见证了上海商业近百年的发展,阿里也开始在上海进行新零售的各种业态的探索。

生鲜业态中,盒马生鲜为阿里新零售第一标杆。盒马鲜生在上海孕育而生,它开创了一种“生鲜超市+餐饮、线上+线下、店堂+配送场”新消费模式。帝王蟹、波士顿龙虾、法国生蚝、美国黄金车厘子……可选择到店逛吃,也可通过线上下单享受30分钟的到家服务,正因如此,甚至出现了“盒区房”新概念。

目前,盒马鲜生上海门店有16家,从上海走出全国的超过30家。盒马也别列入了上海一日游的项目中。

另一种新零售业态是智慧门店。

在上海南京西路上,消费者只要拿出手机淘宝“扫一扫”,就能在这个午餐牌的场景中开启全球零售业的“隐藏模式”,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星巴克烘培工坊,在这里AR大型场景识别技术首次大规模商业应用。

“新零售要解决的是如何让门店进客客流可识别、可触达、可分析。通过对门店客流实现数字化,智慧门店得以重新构建门店和消费者的连接。”天猫新零售平台事业部负责人叶国晖说。据官方数据显示,“全渠道+智慧门”的数量上海最多达5183家,其中优衣库、雅思兰黛、口碑等都进行”黑科技+新零售“的尝试。

另外还有集黑科技于一体的智慧母婴店。在22平米的母婴室里,通过声控让“天猫精灵”机器人,帮你打开操作台上的加湿器、哺乳室的窗帘,也可以放一首儿歌。在母婴室还有一个很大的屏幕电视,能手机扫码登录,可以一边喂奶一边购物;如果出门忘记带奶粉了,里面有一台自动售卖机,现买现取。

随着阿里快闪店、无人门店的新零售业态不断落地,未来,当你不想出门时,无论身在世界何处,窝在沙发里,戴上VR眼镜就能瞬间“穿越”到南京路,街边的小吃,永安百货的新款包包,眨眨眼睛就能下单。未来世界里,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全新的黑科技将让你享受“坐地日行八万里”承包南京路、逛遍全世界的便利。

如果你不想宅着,未来的南京路有超乎想象的乐趣等你来发现——比如,穿越式购物。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复原历史街道已经不是什么技术难题,也许用不了多久,人们就能“穿越”到当年的十里洋场,跟那个时代的人“擦肩而过”。

这样的场景,并非遥不可及。它已经渐渐成为上海新一代国际化大都市的购物、服务的生活标准。毋庸置疑,所有标准的建立离不开阿里作为基础设施提供者的定位,新零售的落地推进背后是阿里的支付、物流、云技术、大数据等力量的支持。

无论是城市的气候、人文、商务环境,还是新零售赋予用户的内心体验,二者融合毫无违和感。从2017年以来,新零售成为电商界、服务界一大互联网新实验,而第一落点的上海正品尝着这一业界成果。

有阿里新零售的加冕,上海被赋予另外一种城市特质——新零售之都。对于上海和互联网经济绝缘之说也不攻自破吧。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