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互联网+铁矿石能解决钢企“吃饭难”的问题吗?

发布时间:2017-02-06 11:26:36 中国物流产业网

 “吃饭难”“销售难”,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钢铁行业而言,这“两座大山”短时间内都很难翻越。

所谓“吃饭难”指的是中国钢企在铁矿石方面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过高,整个上游产业链极度不安全,在铁矿石采购方面更多要看三大矿山脸色。以刚刚过去的2016年为例,根据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约需要消耗铁矿石10.92亿吨,与2015年持平,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87.3%。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直接导致了钢企在原料领域的“菜篮子”并不安全。
所谓“销售难”其实更好理解,随着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出,对于钢企而言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面对市场的新常态和新变化,多数钢铁企业面临新的销售压力和挑战。
针对钢铁行业“销售难”的问题,现在行业的普遍做法是采取互联网+钢铁模式,依托钢铁电商平台来延伸企业的销售半径,同时压缩交易环节,提升交易效率,从拓宽销售渠道和降低交易成本两个角度入手,双管齐下解决问题。就目前来看,这种做法已经初步见到成效。
只是,对于钢企“吃饭难”的问题,当前钢铁行业似乎并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路径。传统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鼓励中国钢企走出去,通过在海外投资矿山来巩固自身在铁矿石供应领域的话语权。这方面过去的武钢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通过投资海外矿山来最大降低自身在铁矿石方面的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在铁矿石定价权方面发力,通过建立自己的铁矿石价格指数来取代现有的普氏指数影响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为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钢企建立的北交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只是,几个回合的博弈下来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两种方法对于中国钢企降低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实际效果甚微。特别是在经历了2015年全球钢铁行业不景气的风波之后,成本高的矿山大部分被挤出市场,三大矿山在铁矿石领域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对价格的垄断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使得中国钢企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那么,在铁矿石采购问题上,中国钢企真的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吗?
事实并未如此。
其实,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完全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铁矿石,打造一个铁矿石的现货交易电商平台,以此来寻求获得市场话语权方面的突破。一方面,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提高铁矿石的线上交易活跃度,弥补北交所因为交易不足价格指数无法真实反应市场的缺陷,另一方面相较于海外投资矿山,这种平台的搭建风险也更小。
也正因为如此,搭建属于中国钢企自己的铁矿石电商交易平台,建立适合自己的市场法则很可能成为中国钢铁行业获得铁矿石市场话语权的新突破口。特别是在中国钢铁行业步入减量化发展之后,后期铁矿石市场的产能过剩问题将会逐渐显现,这种卖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也为铁矿石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的机遇。
只是,这类平台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首先,对于中国钢企而言,必须转变原有的采购思路,放弃过去的所谓长协矿,将原料采购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来。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理顺。对于铁矿石交易平台本身,必须保证价格信息的高度透明和真实,只有这样钢企才有愿意将交易转移到线上来。
其次,就平台的功能而言,交易是起点而非重点。作为铁矿石的电商交易平台,在功能设定上一定要打造成为一个铁矿链的电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钢企的铁矿石交易为起点,建立上下游物流、贸易、金融的线上链条,并以资金往来为重点,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包括资金服务、保理融资、融资租赁、跨境业务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而让钢铁企业在平台交易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让铁矿石的采购更加高效。只有这样,作为铁矿石交易平台才能聚拢采购方资源,进而形成对铁矿石生产企业的话语权。
总之,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铁矿石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很有可能会为中国钢企破解对外依存度过高,保障产业链安全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只是,由于是新事物,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与此同时,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链之所以不够安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上游管不了,下游管不住的弊端。搭建铁矿石电商平台只能强化对上游的管控能力。要想保障整个产业链安全,中国钢企还要提高钢铁产业自身控制力。
长期以来,中国钢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行业控制力不强的问题:即行业的发展协调性不足,大企业间的差异性不显著,大企业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及影响力欠缺等问题。因此,钢铁行业对上下游关联行业的整体对话能力、谈判能力均难以形成钢铁行业的竞争优势。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着眼点是以钢铁产业为核心,优化上下游产业的结构配比,加强上下游产业的沟通与协作进而形成产业链协调运作的整体优势,只有这样在未来的铁矿石价格博弈中,“中国声音”才会被更多人倾听。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