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能源供给侧改革六个“更加注重”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7-01-17 09:49:56 现在物流报

 近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已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规划》强调要坚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更加注重系统优化,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更加注重市场规律,积极变革能源供需模式;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增强能源及相关产业竞争力;更加注重机制创新,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六个“更加注重”的政策取向,对今后的能源发展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说明在能源保障与供应上会更加完善。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从年均增速看,“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2.5%左右,比“十二五”低1.1个百分点,符合新常态下能源消费变化新趋势。从能源强度看,按照规划目标测算,“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5%以上。为了确保能源安全,应对能源需求可能回升较快和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供应紧张局面,给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留有了一定余地和弹性,主要是通过提高现有发电机组利用率、提升跨区调运和协同互济保供能力等措施,确保能源充足稳定供应。
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说明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会加快步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低碳发展,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十三五”时期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清洁低碳能源将是“十三五”期间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要继续推进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做好规模、布局、通道和市场的衔接,稳步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要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公平开放,鼓励大用户直供,降低天然气利用成本,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调峰电站,在民用、工业和交通领域积极推进以气代煤、以气代油,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
更加注重系统优化,说明在能源发展布局方面会有新的调整。受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大都分布在西北部,长期以来形成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的能源格局和流向。根据新形势的变化,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可再生能源消纳、能源流转成本等因素,“十三五”时期的重大能源项目、能源通道、能源发展布局上做了一些调整,以分布式开发、就地消纳为主,严格控制煤电规模。
更加注重市场规律,说明在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和发展质量方面会有新动作。随着能源供应出现阶段性宽松,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综合效率不高等问题逐步显现。针对煤炭产能过剩、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系统调节能力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一要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把国务院确定的煤炭去产能的部署落实到位,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更加注重运用安全、环保、技术、质量等标准,淘汰落后产能。二要加快补上能源发展的短板。增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调峰电站建设,同时,加大既有的热电联产机组、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力度。统筹推进油气管网建设,加强支线管网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健全网架的同时加快智能化升级。三要深入推进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十三五”期间要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
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说明在提升能源安全战略保障能力方面更注重自我发展能力。《规划》既强调了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又要抓住当前国际市场供需宽松的机遇,充分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夯实油气供应基础,着力提高两个保障能力。一要加大新疆、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勘探开发力度,加强非常规和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提高资源的接续和保障能力。二要有序推进煤制油、煤制气示范工程建设,推广生物质液体燃料,提升战略替代保障能力。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技术装备和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更加注重机制创新,说明在技术机制、产业模式方面会有新的变化。创新是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快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进一步增强能源产业的发展活力。在技术创新方面,按照“应用一批、示范一批、攻关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关键领域的技术装备研发和示范;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现代能源市场,推动电网、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公平开放接入,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等竞争性业务,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产业模式创新方面,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能源服务等先进市场理念和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增强能源供给侧、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构建能源生产、输送、使用和储能体系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智慧能源体系。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