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补齐交通短板 畅通农村“大动脉”

发布时间:2020-08-24 09:41:40 中国水运报

“路,就是山里人的命。”这话并不夸张。从一个普通群众的脱贫致富,到一个乡村的振兴,再到整个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哪样都离不开路。

在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状况较差,很多地方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如何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念在心的大事。

近日,山东省政府顺应时代大势,提出到2022年,山东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要达到100%,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为打造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解决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这是湖南湘西的一首民谣,唱的是湘西矮寨盘山公路的险恶,这里是湖南通往重庆的必经之路,历来被过往司机视为畏途。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当地村民从外返村必须先坐渡船,再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恶劣的交通条件是导致“山里产品运不出去、山外技术引不进来”的直接原因。而在泸溪县建桥、修路通车以后,不仅旅游经济一路攀升,还发展了蔬菜和中药材基地,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在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为打通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开始将农村客运班线延伸到村,以实现乡村客车全覆——

“嘀嘀嘀!”8月17日上午10点,前锋区桂兴镇五里村,村民电话预约的客车开到了村委会门口。一个电话,客车上门接人,村民们直感叹:方便!

“这是我们为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提供的预约响应服务。”前锋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任骏介绍,近年来,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行有所乘”的出行需求,前锋区全力推进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全面完成所有建制村通客车任务。

“今年4月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及‘金通工程’试点工作。”任骏介绍,结合前锋区道路运输实际情况,前锋区交通运输局按照“一村一策”,引导经营主体突破传统道路客运“定点、定班、定线”模式,因地制宜采取班线延伸、区域经营、电话预约、响应式服务等多种措施,调整“通村”客运布局,提升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全力推进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工作。

不仅如此,为解决农村客运网络无法到达的建制村,当地还开启了新增预约响应服务。

“我们在公交车、农村客运班线无法到达的建制村安装了预约服务招呼站牌,喷印了预约车服务公司、预约服务电话号码、预约服务车牌号等信息,村民可通过拨打预约响应服务招呼站牌预留电话预约车辆。”广安兴通达运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洪俊说,这样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从乡镇到建制村、建制村到建制村之间的出行需求,彻底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目前,前锋区已实现116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打通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这不仅意味着弥补贫困地区在交通上的缺陷,也为贫困地区步入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张孝德坦言,在中国迈向交通强国的进程中,一个布局完善、互联互通、绿色智能、耐久可靠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离不开农村公路这一“毛细血管”的畅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指出,农村公路发展为深度贫困地区打通“最后一公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面临不少挑战。他建议,在农村公路发展的总量、路网完善、技术等级、网络覆盖广度与通达深度等方面,应加以重视积极发力。

“四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赋能

“几年前老旧水泥路面全是坑,老百姓出行不方便,我家卖鹿都得自己雇车往外送。现在路修好了,打个电话就上门来收,真是太好了!”看着刚刚改造完的通村公路,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张家村村民赵晓光高兴地说。

张家村至三姓村的这条通村公路全长6公里,从7月初开始,当地交通部门在处理病害水泥路面的基础上,对全路进行了沥青罩面,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路况焕然一新。这条路只是长春市“老旧路”提质改造工程中的一条。

今年,长春市“老旧路”改造任务2008公里,总投资约13.6亿元。截至8月10日,已全部完成施工图设计,完成施工招标1814.8公里;完成路面施工675.5公里。

路通了,发展才有希望。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是一直心系通向“诗和远方”的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精雕细琢农村公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美丽畅途。

例如,缙云县首条过亿且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建设的农村公路——金谷至方溪道路工程,对于饱受大山阻隔之苦的方溪、大洋和石笕人民来说,那是万分的期盼。

“这条农村公路建设成后将会发生‘时空’之变。原先缙云到方溪需要1个小时,有了这条路以后,缙云县城到方溪大约只需要20分钟的车程,到大洋和石笕也将大大缩短行程。”缙云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主任马涛说,无论是从舒适性、便捷性,还是承载量来说,这条路都是之前的农村公路远远无法相比的,它将成为缙云新的生态富民路。道路通车后,去大洋、石笕游玩的游客也好,茭白、大米、山茶油等农产品的运输也好,都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面貌。

这些年,缙云的乡贤、商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情亦是高涨。随着道路越来越通畅,胡源乡迅速对接交通优势,共投入400多万元,在沿线公路边建设了大大小小的生态停车场13个,车位达1000多个,其中蛟坑村停车场有6个,车位达800个,有力推动了蛟龙大峡谷景区项目的投资开发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路通了,就一通百通。湖北仙桃市市民郑晨光和朋友来到郑场渔泛古村,还没进村,便被一条条通村进组的柏油路“惊艳”了一把:“没想到,乡村公路这么美!”

车行宽6米的汉丰河路、连渔中心路,连片成网的“四好农村路”如黑色缎带般镶入村庄,香樟、玉兰、石楠形成的绿化带将其“包裹”,路肩时而绿意盎然,时而野花簇拥。

两年前,这样的公路在郑场竟没有一条。“3.5米宽的路,一到春节就显得捉襟见肘。”郑场镇党委书记罗国红回忆,路窄、拥堵,擦碰之间,矛盾重重,“路不好,不仅制约交通,还阻碍农村的发展”。

2018年,春节后刚上班,镇里就召集所有村党支部书记开会,主题只有一个:修路。

说干就干。全镇开展土地流转,每村拿出10%的土地,归村集体所有。镇里积极争取土地增减挂钩、高标准农田、扶贫资金和实施“村庄集并,引农进镇”项目,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资本,整合资金2.3亿元。

“哪个村先加宽路基,镇里就先把柏油路铺到哪个村!”重诺之下,花园、络绎、潘阳等村的23公里示范路眼见着加宽、硬化、刷黑,直通家门口。其他村的群众坐不住了,“逼”着村干部到镇里“争取支持”。去年底,全镇所有通村公路全部提档升级至6米宽,刷黑里程达68.9公里……

眼下,仙桃市每年将建设“四好农村路”目标任务纳入“十件实事”,放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系统中考量、谋划。“2018年,我们建立2500公里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库,目前已投入资金7亿元,完成350公里。”仙桃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杨俊武表示,“郑场是一个好的开端与示范,必将带动全市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让农村公路一线串珠,串联美好。”

过去,受地理条件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不少地区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成为广大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短板。

为此,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四好农村路”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一场关于农村路的改革拉开序幕。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保障、加大资金投入、精准定向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我国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

2014—2019年五年间,全国农村路网规模持续增长,新改建农村公路139.2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05万公里,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比例分别达到99.64%和99.47%。

共建农村交通的大格局逐步形成。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交通扶贫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四好农村路”已经成为乡村居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

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左停看来,“四好农村路”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先手棋”,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还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更是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底气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思路,让乡村‘走得出去’‘引得进来’。这不仅能打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梗阻,还能让农村有‘造血’能力,从而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双向通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带来活力。”张琦如是说。

条条公路串起经济发展纽带

“老板,梨多少钱一斤?”

“梨子还差点时间才成熟,你们过两天再来吧。”

还没到梨子成熟的季节,已经有不少路过的游客前来询问。

“现在在自家林子里就能把水果卖了,以前想都不敢想!”果农田首飞笑着说。

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双谷村通了乡村路,甩掉从前福泉市“最穷村寨”的称号,摇身一变成为福泉市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以前从村子到都匀市,一半靠走路,一半靠坐车,来回折腾4个小时。”双谷村村主任姚其学苦笑着说,曾经村里都是泥巴路,下雨天出门一身泥,一脚下去稀泥直接没过脚踝,摩托车都只有排量“125”类型的才能通过。

“咱们这儿有山有水,就是没有路,里面的好东西出不去。”姚其学说,双谷村产出来的食物都是无公害食品,但是因为山阻水隔的原因,导致好东西卖出去很困难。

“说到底,双谷村的穷全都是因为交通不便。”姚其学说,没有路就没有运输能力,要想发展农旅一体化是难上加难。

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村公路畅通问题,更将农副特产、旅游等资源有效开发,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现在我们村除了通村公路,还围绕着果林修建了20公里的观光道路。上门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大大增加了收入,拉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姚其学说。

“通了路,乡村的价值才会提升,走出去、引进来方便了,农民眼界就会变宽,知道该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姚其学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双谷村紧扣“生态美、百姓富”的工作目标,村民们在做强水果产业的同时又发展起乡村旅游。

一条乡村路,盘活一个村。如今,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通达双谷村的每一个角落,为双谷村注入发展的活力。有一首双谷村老百姓编唱的农村小康新歌谣为证:“春天繁花游客赏,夏时绿荫好乘凉,秋时硕果结满树,冬时踏雪喜气洋,高楼大厦换新貌,家用小车去赶场。”

再看过去的山东,“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这是沂蒙山深处蒙阴县岱崮镇的真实写照,长年交通闭塞,山货难运出、美景无人赏,庄稼汉们只好外出另谋生计。

近年来,路通了,山里的蜜桃也飞向了北京、上海的超市,还漂洋过海远销欧洲;城里的游客纷至沓来,赏春度夏领略金秋;不少打工者重返家乡,办起农家乐、建立合作社。

不仅是岱崮镇变了样,湖北省罗田县随着公路的改造,也带动了近1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罗田县老胜天公路改造后,九资河镇200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中药材脱贫摘帽;骆驼坳镇燕儿谷公路和凤山镇大雾山旅游公路通车后,乡村旅游火爆,700多户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

一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一条条美丽公路串起一个个风情小镇、绿色生态乡村、特色旅游村,并成为了美丽经济的纽带。如今,全国各地的每乡村,都在用不同的改变,诉说着美丽公路创造的奇迹!


首页